- 關于開展上門經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-02
-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-09
- 別有病網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-02
耳朵也會得癌

[事件] 作者 :byb.cn 日期:2024-7-23 00:01
【byb.cn 】(來源:生命時報)年過五旬的周先生平時喜歡用挖耳勺掏耳朵,一天不掏就渾身不自在,這習慣持續(xù)了將近10年。
南方醫(yī)科大學珠江醫(yī)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心副主任醫(yī)師 舒 繁
《生命時報》 2024-06-18 第1808期 第18版
南方醫(yī)科大學珠江醫(yī)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心主任張宏征介紹,外耳道癌是一種少見的惡性腫瘤,約占頭頸部腫瘤的0.2%,容易漏診,確診時往往已屬于局部晚期。其早期癥狀通常表現(xiàn)為耳痛、外耳道出血或挖耳易出血,部分患者可以自行在外耳道中發(fā)現(xiàn)腫物。
外耳道癌多發(fā)于40~60歲,其誘發(fā)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。首先,頻繁挖耳是主要的誘因。反復的上皮刺激,包括長期的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和外耳道炎,均會誘發(fā)外耳道癌。其次,在亞洲人群中,頭頸部放射治療是外耳道癌的重要誘發(fā)因素。經過放療后的鼻咽癌患者,外耳道鱗狀細胞癌的發(fā)病率,較健康人群高出1000倍。再次,一些特定的遺傳突變也可能增加患者罹患耳道腫瘤的風險。最后,人乳頭瘤病毒(HPV)感染也可能是外耳道癌的誘發(fā)因素。
外耳道癌主要分為鱗狀細胞癌、腺樣囊性癌、基底細胞癌。不同類型外耳道癌發(fā)病率、生長特性及預后存在差異。臨床上,鱗狀細胞癌是最為常見的類型,占40%~60%,侵襲性較強且預后最差;腺樣囊性癌約占40%,雖生長緩慢,但容易復發(fā)及遠處轉移;基底細胞癌占5%~10%,手術后效果好于其他病理類型。
目前,外耳道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,同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也可以作為很好的補充。早期(T1、T2)外耳道癌手術后預后較好,5年生存率可達到90%~100%,晚期(T3、T4)僅為35.8%~72.5%。
因此,張宏征提醒,大家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盡量避免上述外耳道癌的危險因素。如有耳道長期瘙癢、耳悶、耳朵流膿、耳道出血等相關癥狀,應當及時就診,做到早發(fā)現(xiàn)、早診斷、早治療。
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>>
- [事件]新老人年輕化明顯05-10
- [事件]警惕卒中觸發(fā)癲癇05-10
- [事件]塑料盒+外賣 雙重毀心05-10
- [事件]代謝差 甲狀腺易長結05-09
- [事件]特發(fā)性耳鳴可“以聲治鳴”05-09
- [事件]很多腎病患者看晚了05-09
- [事件]盤點“零添加”六宗罪05-08
- [事件]兒時輸不起 長大難成功05-08
最新文章
- [事件]新老人年輕化明顯05-10
- [事件]警惕卒中觸發(fā)癲癇05-10
- [事件]塑料盒+外賣 雙重毀心05-10
- [事件]代謝差 甲狀腺易長結05-09
- [事件]特發(fā)性耳鳴可“以聲治鳴”05-09
- [事件]很多腎病患者看晚了05-09
- [本站]膽囊摘除術后的感悟05-08
- [事件]盤點“零添加”六宗罪05-08